摘枇杷、分枇杷、吃枇杷……日前,地處烏蒙山區的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吉祥鎮中學的500余名師生同享了一場「枇杷宴」。
「枇杷樹是3年前在校園的『芳華農場』種植的,本年初次掛果。」吉祥鎮中學教師車安明介紹,眼下正是枇杷老練的時節,校園利用課余時間舉行了首屆枇杷采摘活動,師生們共摘了350斤枇杷。
「芳華農場」是吉祥鎮中學的勞作教育實踐基地,占地9.8畝,其中,校內7.92畝、校外1.88畝。基地劃為32個板塊,學生可以利用勞作課或空閑時間對自己的「責任田」進行耕種辦理。
吉祥鎮中學負責人陳思榮說,校園通過展開勞作教育實踐活動,著力促進學生開發思維潛能、磨礪做事韌勁、增強勞作本領、學會團隊合作、培養立異精力,為學生生長成才打下良好基礎。
「桃子也即將老練,請大家把自己的『責任田』看好,到時候大家再一起分享!」陳思榮的叮嚀,讓同學們愈加期待下一次的豐收。
近年來,跟著勞作教育實踐活動的推行,昭通市越來越多校園開辦了類似的「芳華農場」,讓學生走向野外,積極參與課後實踐,學習勞作技術,體驗勞作的艱苦和豐收的高興。
「這樣的『芳華農場』辦得好,多多益善!」「從栽種、施肥、修枝、看護到收果、品嘗,真正表現了勞作教育。」「十分不錯,流下了羨慕的口水!」……看到這樣的「芳華農場」,網友們紛紛留言點贊。